无人驾驶物流车灵活穿梭于园区与街道,自主完成配送任务——这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而是当下物流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正如央视此前报道,越来越多港口和矿区已实现无人化运作,车辆自主行驶、装卸货物,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正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目前,该技术在仓储、矿山、港口等半开放或封闭场景中发展迅速,商业模式日益成熟,正处于大规模商用化的前夜。
要理解自动驾驶,需先了解其分级体系。目前全球普遍采用SAE标准,将自动驾驶划分为0至5共六个级别。L0级仅提供预警功能,例如碰撞预警,驾驶者仍需全程操控车辆并承担全部责任。L1到L2级系统可部分接管驾驶,车辆能够控制转向和加减速,但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L3至L5级则逐步提高系统的自主权,其中L3为有条件自动化,在特定环境下可完全由系统控制,但仍需人类在必要时介入。L4级能够在限定区域内实现完全自主运行,无需人工干预。L5级则是完全自动化,可应对任何道路与环境条件,但目前仍存在技术瓶颈。现阶段,L4之所以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正因其适用于固定路线和封闭区域,而L2仍是乘用车市场的主流,L3因责任界定问题尚未在国内普及。
在这一背景下,佑驾创新推出了面向无人物流场景的“小竹无人车”。该车在硬件上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包括3颗激光雷达和11颗摄像头。车顶配备128线主激光雷达,另有两颗近场补盲雷达,确保全方位感知。针对雨雪等恶劣天气,系统还加入了高速吹风装置,防止摄像头表面污染。其底盘采用滑板式后驱结构,电池类型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并内置PTC加热模块,保障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性能,整体具备较高自定义空间。
软件方面,佑驾创新凭借与多家车企的前装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视觉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开发出更适合物流场景的感知与决策算法,使车辆能够应对开放道路、复杂路况、园区巡航、自动泊车及主动安全等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注重运维体系建设,通过自研APP与专职运营团队提供持续服务。其商业模式并不依赖车辆销售利润,而是强调后续的服务与运营支持,真正实现“卖服务而非卖硬件”。
值得关注的是,小竹无人车在发布之际即进入交付阶段。佑驾创新已与深圳邮政、东部公交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慧物流与城市服务。在首批车辆下线仪式中,多个省市政府代表出席见证,深圳、成都、西安、江阴等城市将成为首批应用试点。公司创始人刘国清将这一推广策略称为“根据地打法”,即聚焦区域深耕、建立运营标准后再逐步扩展。这也是企业“毛竹精神”的体现,标志着其在公交、矿区、机场等领域之后,于物流场景再次验证了L4自动驾驶的可行性。
从L1到L4,自动驾驶发展的核心并非单纯追求技术等级,而在于实现技术与场景的良好匹配。L4无人物流车无需等待全场景技术成熟,即可在园区、末端配送等限定区域发挥实际作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它意味着更便捷、实惠的物流服务;对行业而言,则标志着自动驾驶从技术研发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配套完善,L4无人车将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但其定位始终是人类的辅助工具,旨在解放重复劳动力,而非取代人的决策。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是企业、政府与用户共同在可靠性、成本与社会需求之间寻求持续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