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2026中国汽车技术前瞻:L3级自动驾驶方案趋同

10月21日至2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本届活动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搭建全球合作平台,推动汽车科技创新发展。

在10月24日举行的新能源汽车主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郑亚莉发布了"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她指出,学会的技术趋势研究体系关注线性技术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两大方向,建立了完整的汽车科技预见研究体系。

郑亚莉介绍,研究团队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涵盖5大技术群、26个重点专题,重点关注三类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技术、2026年实现新量产的技术、应用规模显著提升的技术。通过四轮德尔菲调查,汇集了来自120家单位的近400名专家意见,其中高端专家超过60位。

十大技术趋势具体包括: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将趋于统一。作为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过渡的关键节点,L3级自动驾驶将在硬件配置、算法和算力方面形成行业共识,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规模化落地。

端到端AI Agent智能座舱将进入量产阶段。具备多模态融合感知和上下文推理能力的智能座舱将实现从"人适应车"到"车适应人"的转变,2026年将成为其量产元年。

高端车型将规模化搭载HBM芯片。凭借超高带宽、低延迟等优势,HBM芯片将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和高阶智能座舱提供关键支撑,预计2026年在高端车型的渗透率将超过30%。

支持兆瓦超充技术的电动重卡将达百余款。具备高兼容性、低成本优势的兆瓦级直流快充技术将突破商用车补能瓶颈,推动电动重卡从城市短途向中长途场景拓展。

大电量HEV将在全球市场实现量产。搭载5度左右电池的HEV车型兼具高功率和高储能能力,可提升车辆平顺性和能效水平,预计2026年在国内外市场推广应用。

高效宽温域热泵系统市场搭载率有望突破40%。结合环保冷媒技术和热管理协同技术,热泵系统可减少低温续航衰减40%以上,预计2026年整体搭载率将显著提升。

分布式驱制动系统将突破集成设计和控制技术。通过电机制动和插动作用的优化,结合EMB优势互补,将提升整车动力学控制性能和能量经济性。

车载光通信技术将完成整车实车验证。具有宽带宽、抗电磁干扰等优势的光通信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汽车通信方案,预计2026年实现整车搭载验证。

固液混合电池搭载规模将达10万量级。作为实现300-40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的重要解决方案,固液混合电池将通过添加无机电介质和电解质部分聚合等技术路线,在2026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车路协同技术将在部分场景实现应用。通过协同感知和决策控制,车路云协同技术可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目前已在多个场景开展测试,预计2026年相关车型将实现量产上市。

郑亚莉表示,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完善汽车科技趋势预见体系,为行业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汽车科技创新发展。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