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北汽张夕勇:电动车增长但赔钱,燃油车赚钱却停滞不前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发表演讲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市场快速扩张。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电池原材料、车规级芯片等瓶颈问题,成本高于售价,产能利用率不足,以及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较低等挑战。

张夕勇表示,当前的局面是“增长的电动车不赚钱,赚钱的燃油车不增长。”北汽集团以及其他同行业企业在去年均出现较大亏损。关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张夕勇认为全社会、全行业应坚定不移地推动电动化向纵深发展。他提出了以下三点:

首先,我国新能源汽车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潜力仍未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车需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效率、功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

其次,应坚持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协同发展,结合各地优势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第三,要谨慎对待“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张夕勇认为,这种说法片面分割了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不全面也不科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在成长期,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于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发展,张夕勇认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已迎来发展黄金期。据了解,商用车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2%,约有3900万辆,其中56%的公路交通碳排放量由商用车贡献。张夕勇以京津冀为例,指出该地区商用车保有量为365万辆,高排放车型比例较大,且新能源进度滞后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急需加快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

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从高补贴向后补贴时代转变。经过短暂低迷,去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8.6万辆,同比增长54%。2022年,虽然商用车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商用车实现了81%的高速增长,其中新能源重卡实现了148%的井喷式增长。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新能源商用车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张夕勇指出,未来将呈现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短途场景将主要采用纯电+换电类产品,燃料电池将主要用于中长途、中重型车型。

张夕勇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过30%,将直接推动可再生电力、绿氢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北汽集团作为国内较早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正加速推进产业链的低碳化进程。商用车品牌北汽福田连续十年稳居行业第一,全系列产品已实现新能源化。今年北汽福田销量目标是5万辆,明年力争实现10万辆销量。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编辑:田淼,关注【车评网】,“好车坏车,一网打尽”。

特别声明:本文仅授权与车评网签约联盟媒体转载,其他未经允许不得侵权使用。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