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L3级自动驾驶:2025年成车企决胜关键

9月21日,一场以“Hi Future”为主题的全球AI科技大会在京召开。会议聚焦当前智能科技领域的前沿议题,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围绕L3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前景展开深度对话。文远知行CEO韩旭、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晓刚等嘉宾提出,L2到L3的跨越并非简单迭代,而是“L3实则是L4的简化形态”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关注。

比亚迪近日宣布,将于2025年2月10日在深圳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点推广名为“天神之眼”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该企业计划将L2+级智能驾驶技术拓展至10-20万元级别车型,并设定了2025年实现500万台产销的目标。其中预计60%以上车型将搭载高速NOA或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价格区间下探至10-15万元。

目前,以理想、蔚来、阿维塔与智界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已在全系车型中普及NOA功能,问界、小鹏等品牌的NOA搭载率也超过90%。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L2级自动驾驶普及率达到55.7%,预计2025年底将升至65%,标志着L2进入全面普及的“智驾平权”阶段。

尽管NOA系统已能够实现自动变道、基于导航的自动驾驶等L3典型功能,但在法律层面仍被界定为L2范畴。其核心差异在于责任认定:NOA要求驾驶员始终保持监控,事故责任由用户承担;而L3则在系统接管驾驶时,责任主体转向车企。

在智能化逐渐成为核心购车因素的背景下,L3被视为车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麦肯锡2024年消费者调研显示,用户对智能驾驶兴趣持续上升,但支付意愿有所下降。头部车企将高阶智驾列为标配,推高了市场预期,也改变了消费者的决策逻辑。

国际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已成为全球首个实现L3级自动驾驶合法上路的汽车品牌。其DRIVE PILOT系统将于2025年初在德国上市,支持最高95公里/时速的高速路况自动驾驶。该品牌承诺,在符合运行条件时发生事故,将由车企承担责任。该系统已在美国内华达州获得批准,应用于S级与EQS车型。

行业预测显示,中国市场中尊界或将成为首个落地L3技术的品牌。其旗舰车型S800基于L3架构打造,搭载第二代途灵龙行平台与双激光雷达,被视作冲击高端智能驾驶市场的重要产品。

相比乘用车,L3技术有望更早在商用车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全国已有51个城市推出自动驾驶示范政策,推动封闭及半封闭场景的商用试点。华为与一汽解放合作开发的L4级低速自动驾驶卡车预计2025年底量产。余承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长途货运车配备高阶智驾可有效降低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

从港口、矿山到物流园区,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例如,小马智行联合三一集团、中国外运已订购500台智能重卡,应用于天津港、广州港等枢纽的无人化作业。

行业共识认为,智能驾驶竞争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唯有在软硬件整合、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定义与渠道推广等多维度建立闭环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以体验为导向的智能化竞赛中持续领先。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