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若仅依靠“内卷”和“低价”策略进入欧洲市场,其发展模式将难以长期持续。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日前在一场科技峰会上表示,中国品牌必须凭借可靠品质与创新技术,深入融合欧洲本土供应链,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发展。
吴永桥指出,当前欧洲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发展节奏虽略慢于中国,但这只是阶段性现象。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并大规模普及,欧洲企业预计将在五到八年内强势回归市场。这一趋势引发行业对全球竞争格局的重新审视。
在技术演进方面,吴永桥预测智能辅助驾驶将从技术驱动转向法规安全驱动,最终成为车辆标配功能,如同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样基础。他表示,整车厂未来必将放弃全栈自研模式,但会保留部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为主机厂不可能将巨额资金和人力资源持续投入在标准化配置的研发上。
与此同时,智能座舱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吴永桥强调,当智能驾驶成为标配后,座舱带来的个性化体验和情感价值将愈发重要。博世正在探索采用单个高性能计算单元统一控制整车系统的技术路径,预计未来座舱芯片算力将跃升至500至1000 TOPS,甚至通过2000 TOPS的集成系统实现全车功能协同。
针对近期行业热议的VLA模型,吴永桥指出其规模化应用面临四大挑战:多模态对齐难度大、训练数据提取复杂、存在语言模型特有的“幻觉”问题,以及现有智驾芯片的存储带宽不足。他透露,博世目前选择与文远知行共同开发端到端智驾方案,该方案已获得54家车企的试乘认可,其拟人化驾驶体验接近行业领先水平。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出海面临的政策合规挑战,吴永桥表示,作为同时具备高阶智驾技术能力和全球法规应对经验的供应商,博世愿助力中国车企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监管要求,特别是以美国ICTS为代表的地缘政治风险,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健发展。
演讲最后,吴永桥重申博世将与中国汽车产业携手共进,共同迎接全球智能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